English

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

2000-06-0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李晓虹 我有话说

本报讯 近日,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和郭沫若纪念馆共同召开了题为“郭沫若研究与文化反思”的学术讨论会。在京的三十余名从事史学和文学研究的专家、学者出席了会议。

学者们认为,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,有各种声音,是一种进步。杨天石认为,近年来对郭沫若有一些批评,出现一些书,一些文章,重新评价这位在中国文学、史学和古文字学等多个领域有突出建树的文化名人。特别是对其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政治表现,学术活动,文学创作进行分析。对于一个人物出现不同的评价,这是可贵的,是时代进步的表现。要允许不同意见发表。一个正常的学术环境应当是有批评,有反批评。当然必须是科学的态度。

与会学者认为,任何历史研究都应当有其当代文化史的意义,应当有今天的眼光和思维方式。郭沫若从五四时期就活跃在文坛上,一直到了70上代,跨度相当大。可以说,他的个人发展联系着中国文化史、革命史上一些最重要的事件,他的多方面的成就又使他的个人道路与文学、史学、古文字学、社会学等许多领域的发展状况有着密切联系。因此,研究郭沫若,就可以有较大的空间。

吴福辉认为:要重视郭沫若其人、其文、其学术成就对20世纪整个文化进程、对我们每个人深入影响的程度。从五四到三十年代,郭沫若所处的文化群体是激进的,想通过革命解决文化问题。当时,激进的文化群体中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人才。一个时代,这种文化能够吸引这么多最优秀的人,他们想通过精神解放解决中国问题。精神解放当然也带来精神矛盾,精神问题,要进一步研究。在这一过程中,郭沫若很值得重视。他的思想过程,他对别人精神解放的推动力,他自己所遇到的精神困境,非常值得研究。从中国现代文学史来说,20世纪以来,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传统。对中国20世纪产生影响的新传统有五四传统、革命文学传统。现代文学史上大师级的人物鲁迅、郭沫若、茅盾都是从五四传统走向革命传统,这方面的情况值得注意。林甘泉也认为,应当把郭沫若放在20世纪历史大背景中加以审视。郭沫若是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文字学家。对郭的研究关系到20世纪学术史、文化史应当如何看待的问题。这里面有许多问题值得深入思考,也有一些教训。但不管怎么说,我们今天的精神生活已比较宽松。这就让我们能以平和的心态,实事求是地反思20世纪文化史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